bet为您服务! 手机版 | 无障碍浏览 | OA登录 | 公务邮箱 | 加入收藏 |
索引号 : 003173206/201712-00046 组配分类: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县政府(政府办)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信息来源:县政府(政府办) 服务对象分类:
名称:关于印发临泉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键词:关于印发临泉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临政办秘〔2017〕215号 体裁分类:通知  
发布日期:2017-12-01 生效日期:2017-11-25
内容概述: 废止日期:2018-12-18

关于印发临泉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相关部门:

《临泉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1月25日

 

临泉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2017〕2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规划》(皖政办〔2017〕73号)和《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阳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细则的通知》(阜政办〔2017〕53号)精神,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推进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17年11月底,实现本级政府门户网站数据对接和前端整合。

    到2017年11月底,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市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网上办理事项超过85%,在全县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到2017年12月底,实现与省、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努力做到本级公共服务事项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证3-5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5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13550”行动)。

    到2018年3月底,在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和基层服务网点分类设立综合窗口,推进线上线下联合办理,开展用户评价,网上办理事项达到90%。

    到2018年5月底,完成全县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到2018年10月底,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信息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实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协同办理。

    到2018年12月底,建立网上审批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的事项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提高大数据支撑能力,对于申请材料明晰、标准明确、易电子化的事项,探索推行“智慧审批”。

    二、主要任务

    (一)建成全县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1.将政务服务门户和政务服务微门户(微信公众号、移动APP)接入市级政务服务门户,使用全市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拓展政务服务渠道。

    2.建成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内部监管一个平台”

    (1)统一使用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将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编码管理,规范事项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

    (2)统一使用市级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办理。

    (3)梳理证件、证照和批文,汇总形成县级电子证照目录,通过市级将县级电子证照目录和服务接口汇聚到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纳入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提供标准统一的证照服务。

    (4)使用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对政务服务事项运行全过程进行网上监察。

    3.建成标准统一的支撑体系,实现“用户认证一个号码”

    (1)完成全县用户系统与省级统一用户认证平台对接。存量用户数据按要求汇聚到省平台,增量用户的注册调用省级用户认证页面,跨市用户认证调用省级用户认证接口。

    (2)推动与全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业务接入。按照省业务接入实施指南和技术规范,通过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接入省级公共支付平台,为缴款人提供开放便捷安全的缴费渠道,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缴纳。

    (3)建立双向速递机制。按照市级要求开展双向速递工作。

    (4)推动全县电子印章系统部署应用。使用省统一软件,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部署应用,实现对电子印章从申请、审核、制作、备案、发放、授权、挂失、销毁等全程动态管理。

    4.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实现“运行保障一套规范”

    (1)推进全县电子政务外网升级。实现县到县直预算单位以及所有行政村(社区)的光纤全覆盖,并完成二级等保评定工作。

    (2)推动县级云服务全覆盖。按照政府主导,电信运营商建设,云服务供应商运营的思路,构建县级政务私有云平台,实现与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3)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规范以及国家保密管理和密码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

    (二)优化再造政务服务,便利群众网上办事 

    1.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1)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按照省统一要求,自上而下梳理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现不同层级相同的政务服务事项名称、事项类型、法律依据、基本编码等要素统一,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开发布。

    (2)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在目录清单基础上,细化完善行使内容、申请材料、实施编码等要素,经机构编制、政务服务中心、政府法制等部门审核后形成实施清单,及时与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同步同源发布。

    (3)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依托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按照“谁编制、谁维护”原则进行动态管理,事项数据资源供多方利用。

    3.优化网上服务流程

    (1)推行“减证便民”,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予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加强对必要的证明互认共享。

    (2)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3)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要求提供“其他材料”的,必须明确具体情形和材料名称。

    (4)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及时推送预审结果,对需要补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

    3.提高网上服务实效

    (1)大力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不断提高网上可办理率,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便利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

    (2)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分享办事经验,开展满意度评价,不断研究改进工作。

    (3)畅通互联网沟通渠道,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等热点问题,积极有效应对,深入解读政策,及时回应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

    4.全面公开服务信息

    (1)统一政务服务事项信息梳理标准,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实体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准确一致。

    (2)公开办理进度和结果,凡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的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做到网上可查询、可互动、可追溯,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

    (三)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1.推进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按照省、市统一要求,组织开展全县政务信息系统调查,制定整合共享清单;对长期闲置、使用频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统进行清理,原则上将分散的、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

    2.建设完善全县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中心

    (1)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依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开展政务信息资源普查,梳理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汇总形成“集中统一、动态更新、共享校核、权威发布”的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2)建设完善全县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并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对接联通。

    (3)县直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

    3.建设完善全县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1)以“共享为常态,不共享为例外”为原则,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政务信息共享开放机制。

    (2)县直各部门应按照要求,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按照“谁主管,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提供部门应及时维护和更新信息,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四)提高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强化平台推广应用

    1.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应用

    (1)按照“前台受理、后台办理”流程,重构现有窗口服务模式。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要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或各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分类分发到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2)有自建业务办理系统的部门,已开展网上服务的,将网上服务入口迁移到平台门户,统一入口管理;未开展网上服务或仅在内部使用的,在平台门户建立网上办事入口。

    (3)使用上级纵向业务办理系统的,在未实现互联互通前,将办理过程信息即时录入平台。

    2.推进事项网上办理

    (1)凡与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逐步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2)在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自助服务区,引导服务对象网上注册认证和申请办事。

    (3)将利企惠民政策查询、社保查询、公积金查询、违章查询、考试报名、出具证明以及补证换证等热门服务汇聚到网上政务服务门户,逐步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3.创新服务模式

    (1)推广普及“综合窗口”,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

    (2)建立“信任在先、审核在后”的网上办事制度,探索,实行自动受理、自动审查、主动推送审批结果。

    (3)加快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整合业务系统,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4)实行“不见面”送达。加强与邮政速递业务合作,加强审批事务与微博、微信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嵌入与应用,实现快递送达、“两微一端”推送。

    4.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1)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理顺工作职责,提高服务效能。

    (2)依托市级网上政务服务门户、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窗口、“12345”服务热线等渠道,建立企业和群众咨询、感知、投诉、评价的收集机制。

    (3)依托网上服务平台评价、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评价、第三方社会调查等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政务服务水平进行即时绩效评估,并将绩效评估结果纳入全县综合考核体系,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临泉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以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抓总,县信息办负责建设和技术保障,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运行的管理机制。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倒排工期计划,加强经费保障,明确目标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二)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平台建设、运行维护、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安全保障等管理制度;建立事项管理、业务协同、政务服务数据资源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制度;建立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立政务信息化项目立项、投资、审批、建设、验收源头管控制度,整合本地本部门政务信息资源,推进大数据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

    (三)强化考核监督。县政府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单列分值,加大考核权重。县政府办公室将会同县政务服务中心、县监察局等单位加强管理,对单位进驻、事项办理、流程优化、网上运行实行统一监管。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专家评议等重要作用,通过模拟办事、随机抽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服务情况,建立多元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强化激励和问责,对综合评价高、实际效果好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四)加大培训推广力度。县人社部门要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县政务服务中心要把面向公众办事服务作为政务服务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大力培养“互联网+政务服务”复合型人才,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通过跨专业委托培训和实践中跨界融合等方式,建设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政务服务的专业化队伍。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先行先试,主动争取试点示范。做好宣传推广和引导,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认同感。

 

    附件:临泉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任务清单

                               

 

附件

临泉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任务清单

序号

工作任务及时限要求

责任单位

1

一、建成全县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实现县政府门户网站与市政务服务门户网站(临泉县入口)的数据对接和前端整合。

2017年11月底

县信息办

2

完成自建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具备接入条件;完成与市级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对接,办件全流程信息实现与市级平台实时交换。

2017年12月20日前

县信息办

3

梳理完成县级电子证照目录。

2017年11月30日前

县直各部门

4

升级改造县级电子政务外网城域网和县到乡镇(街道)政务外网骨干网;完成县以下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外网接入。

2018年12月31日前

县信息办

5

构建县级政务私有云平台,实现与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2018年12月31日前

6

按照国家等保二级要求,建立健全县级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

2018年2月底

7

二、优化再造政务服务

完成县、乡镇(街道)两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编制。

2017年11月20日前

县编办、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

8

梳理上报县、乡镇(街道)两级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依申请类权力事项目录清单。

2018年2月28日前

9

梳理上报县、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事项和村级为民服务事项,建立统一的县、乡、村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

2018年3月1日前

10

对外公布施行县、乡镇(街道)其他依申请类权力事项目录清单和县、乡、村公共服务目录清单。

2018年5月15日前

县编办、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法制办)、县政务服务中心

11

梳理完成县、乡镇(街道)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清单。

2017年11月30日前

县政务服务中心、县编办、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法制办)

12

梳理公布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和依申请公开事项实施清单。

2018年7月20日前

13

按照“谁编制、谁维护”原则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2018年6月30日前

各级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县编办、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法制办)、政务服务中心

14

三、推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制定县直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共享清单

2017年11月30日前

县直各部门

15

完成县级政务信息系统调查,掌握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量、名称、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频度、审批部门、审批时间、经费来源等

 

2017年11月30日前

县直各部门

16

基本完成“僵尸”信息系统清理工作

2017年12月31日前

县直各部门

17

完成县级政务信息资源调查(自建系统),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2018年3月1日前

县信息办、县直各部门

18

建设县级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并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对接联通。

2018年12月31日前

县信息办

19

收集县级自建系统数据,同时交换至市数据中心

2018年3月30日前

县信息办

20

四、强化平台推广应用

县乡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完成综合窗口设置

2017年11月30日前

县政务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21

完成县直各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应用

2017年12月31日前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

22

推进事项上网,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2018年底前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

23

推进热门服务汇聚到网上政务服务门户,逐步实现全程网办

2018年底前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

24

五、保障措施

成立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工作组,完善领导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法制办)

25

建立县信息办负责建设和技术保障、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运行的工作机制和“一口对外、枢纽调度、数据相通、并联运行”的运行机制

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县编办、县信息办、县政务服务中心

26

制定平台建设、运行维护、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安全保障等管理制度;建立事项管理、业务协同、政务服务数据资源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制度

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法制办)、县编办、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信息办

27

 

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法制办)、县政务服务中心

28

统一使用全市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内部监督,通过媒体监督、第三方评估、群众评议开展外部监督,综合评价政务服务绩效,汇聚众智改进服务

县监察局、县政务服务中心

29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政务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健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开发和运维管理体制机制

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法制办)

30

持续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营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良好氛围;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县政府办公室(人防办、法制办)、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